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佛山IT培训】大数据改变环境,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美国有Apple,这里有Peach。”当第一次听到仙桃数据谷这个名字时,来自台湾的科学家金重勋就被吸引住了,并把它与大名鼎鼎的苹果联系到了一块儿。
将光电技术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研究最适于推广的智慧农业,是金重勋来到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任首席科学家的研究方向之一。
用金重勋的话说,这样的研究,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希望这些成果能走进一个个普通的家庭,让他们的孩子从小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重庆视察时强调,希望科技型企业及时跟踪世界前沿动态,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不断攻克高精尖难题,形成能随时掌握主动权的技术优势,并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多为行业争光、为国家争光。
如今,就在离重庆繁华闹市观音桥20余公里的仙桃数据谷,还有许多和金重勋一样的科学家、工程师在实验室反复尝试,比如让语音智能化的讯飞……而在数据谷“门外”,还有一大波科技企业,正在排队待入,只因这里有一片能“长出”大数据的土壤。
7月27日上午10点,盛夏中的仙桃数据谷内,数辆交通大巴在数据谷的停车场内格外惹眼。它们似乎在告诉来者,这里人气很旺。
在数据谷东边的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数十名研发人员正在各个实验室里,或观察植物生长,或监测设备上的各种数据。他们的院长助理袁理正向来访的参观者介绍满屋特别的草木蔬菜。
记者注意到,实验室内的草木蔬菜,都种植在特别的设备里,像是书架,其中只有水和光,蔬菜根被泡沫固定在水中;设备的数字显示屏幕上,则记录着功耗、光照信息、蔬菜成长时间等“身份”信息。正种着的,有几厘米高的小苗,也有摘下来即可食用的蔬菜。
袁理介绍说,这些种植草木、蔬菜的设备,是研究院正在研发的一套基于先进光照技术、传感器控制技术、种植小环境控制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的绿色植物智慧种植系统,操作很简单,很容易让绿色种植走进千家万户。袁理说,预计在今年内,成熟的产品就可推向市场。
金重勋正是被这个项目吸引来到了重庆。已经年近古稀的他,是台湾光电信息领域的顶级专家。身为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的他来渝两月有余,还在努力适应重庆的火热天气和麻辣饮食。
“我每天都吃这个菜,摘下来洗洗就可以吃。”金重勋指着他身后特制“架子”上的无土栽培生菜,晃着沙拉酱和记者们开起了玩笑:“蘸着酱吃,就不像‘牛吃草’了”。
金重勋说,这样的种植系统在城市普及,可以满足城市人群对绿色、舒适生活的向往,让他们体验到回归田园、回归自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小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通过对植物生产的观察、理解,让他们从小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启蒙他们的创新思维。
智慧种植走进千万家,智慧城市改变千万家。在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办公室外,还有个特殊的“路灯”。上面除了灯,还有高清摄像头,可测试出风速、温度等数据;灯杆下,则是一个轿车停车场。打开手机APP操作,车位锁便自动打开,灯杆内还藏着电动车充电桩。
袁理说,这套智慧灯杆系统,通过应用电力线载波和Zigbee无线通信技术、4G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对路灯的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只需对现在的路灯进行改造,便可让“麻木”的路灯,成为城市管理大数据的采集点,成为智慧城市的“神经元”。
在一个个新奇点子诞生的背后,与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不无关系。2016年7月,重庆光电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电信息研究院)作为重庆市第一批试点的研发机构法人化企业,在仙桃数据谷成立。
袁理正是最早进入光电信息研究院的骨干研发人员之一。当时,他们星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从母体企业中剥离出来,并联合渝北区人民政府、重庆科技学院、中科院重庆绿色研究院,共同出资组建,成为重庆最早的独立法人研究机构之一。
让袁理感触颇深的是,研究院整合成为独立研发公司后,研究治理结构和机制得到重新优化设计。研究院在承担母体企业研发任务的同时,又为社会提供创新服务。既鼓励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独立研发公司,又使原内部研发机构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
当然,研究院在“闲暇”时间,还可为同行业中不具备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在开发新产品、解决技术难题等方面提供帮助。
袁理说,创新的管理模式,让过去研究院的一些无形资源变为有形资产,形成研发公司新的增长点。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灯杆、路灯智能控制系统及软件平台、智能植物柜、LED杀虫灯、植物补光灯等科研成果,已进入中试阶段,即将快速进行市场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