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在2017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互联网公益十年让公益人人可及,让公益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未来的互联网公益,在于心智的运用、人机协同、保持组织形态和心态的开放。
透明、科技、连接 引领中国互联网公益
腾讯公益平台的崛起是随着国家的强劲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陈一丹在演讲中说到:“我理解的中国互联网公益,那就是三个关键词:透明、科技、连接。”
我们从腾讯公益建立最初,就致力于通过构建透明体系赋能公益组织,引导公益组织主动进行项目信息披露,财务披露和成果披露等,使得公益项目获得更多的公众信任,提升筹款效果。对于捐赠者来说,从爱心捐助的那一刻开始,会不断得到反馈,得知资金的去向、项目的进展。透明使得公益参与者的身份重构,每一个捐赠者也是监督者,同时还可能是传播者、劝募者。有透明才有信任,互联网公益生态才得以生发。
科技改变了中国公益生态。中国互联网公益的推动,是让公益人人可及,让公益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互联网,使得“指尖公益”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真正实现“人人可公益”。
科技对公益的推动不仅体现在让公益的门槛降至最低。移动支付通过科技将流程中的壁垒降到最低,人们在手机上,轻点指尖就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科技对公益的推动更表现在,科技驱动新型公益项目和新型公益组织。全球有很多机构全面系统地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数字化并通过各种渠道触达需要的人群。
用连接的力量赋能公益行业。互联网公司、大型公募机构和草根、新型NGO的合作与融合,为整个行业生态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一个行业只有各方互联才能形成生态。
公益行业还要更深度地和全社会连接,不仅仅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连接,而是从共同提升社会效率的角度去连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将成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带入到公益组织管理中。
心智、人机协同、开放 成就未来互联网公益路径
未来公益生态的发展,将会继续叠加国民财富增长和科技发展的两大浪潮,而且科技对互联网公益的影响会更大。陈一丹认为,未来的互联网公益,在于心智的运用、人机协同、保持组织形态和心态的开放。
腾讯公益平台十年累计一共有24,000多个捐助项目,这些公益项目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些社会痛点,更重要是的社会心智的聚合和善意的扩散。未来,制约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将不侧重于钱和物质,而侧重于心智的运用。尤其是正向思考问题的能力。
如果大家想了解到更多的IT技术,或者更多的互联网技术,欢迎来佛山达内培训机构进行更多的咨询和了解。
陈一丹说:“未来,互联网和前沿科技的融合会越来越紧密。可以预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星际探索这些前沿科技将极大的重塑我们的社会形态。我们要注意到,科技本身没有价值观。如何避免科技的负面影响, 把握科技的演化方向,将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研究显示,在中国,77%的工作将受到自动化运作系统的威胁,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有77%的岗位人员将会从事更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工作。陈一丹表示,未来我们应让公益理念融入科技,人机协同,确保科技不会伤害到人类;
让公益的理念贯穿到每一个互联网产品、每一个科技产品之中,帮助互联网、帮助科技实现更大价值;要将人性闪光的一面注入科技的灵魂,公益让科技更美好。
公益各方的连接和开放,形成了正向政策、正向环境、正向合力。中国公益生态里,未来心态和眼界的开放依然非常重要,也是各方共赢的保障。
如果大家想了解到更多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或者更多的IT互联网资讯,欢迎来佛山达内培训机构进行更多的资讯和了解。